孙叔敖是我国春秋时期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列为循吏第一人。据《列子•说符》记载,他主张“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意思是说,爵位越高心气越要卑下,权力越大处事越要谨慎小心,俸禄越厚对民众的施予越要广博,并说这三点是消除人怨、避免灾祸的有效方法。孙叔敖这种处理职位提高与待人接物关系的态度,对于我们现在的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个党员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后,只要努力工作,不严重违纪违法,就会继续得到提拔,走上更高一级的领导岗位。根据这种干部成长的基本趋势,担任了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自然而然会产生“人往高处走”的心态和追求。实事求是地说,干部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将工作出色、政绩突出的干部提升到更高职位上也是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良性激励机制。
但是,干部在“上升”道路上一直处于一种“升温”状态,时间长了,在个别干部身上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领导干部把“更上一层楼”作为处世信条,就极易在工作中树立错误的政绩观,搞工作时考虑的主要是如何才能有利于自己升官晋级,致使许多工作偏离科学发展观;如果提拔上升速度与自己期望值有差距,就会心理失衡,轻则对工作消极应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重则采取不正当手段,去跑官、要官、买官,走上歪门邪道甚至违纪违法;一个干部不断得到提拔,在已有权势的“威慑”和日后还要提升更高职务趋势的影响下,其违纪违法问题无人敢于揭发,不当的行为无人敢于批评,长期下去会使“小腐”炼成“巨贪”;随着权力的逐步增大和职位的逐步提高,在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干部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胆大妄为,滥用职权,不讲道德,不顾影响,造成严重后果。
如何使领导干部在仕途上一路“升温”的状态得到“冷却”,避免伴随职位提高和权力扩大产生的问题?除了党组织加强对干部的权利观、事业观教育,逐步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以外,对我们干部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吾官益大,吾心益小”的古训去修身养性,去为官处事。
职位升高,权力扩大,就应该意识到肩负的责任相应增大。没有责任的权力是不存在的,权力很大而责任很小的“太平官”也是不存在的。与原来所处岗位相比,一个干部被提拔到更高一级的职位上,要管理的事务就会更加重要,要服务的公众范围就会更加广泛,可以调动的资源和资金就会更多。职责履行到位,可能干出好的成绩。但如果稍有闪失,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自己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需要在想问题、搞论证、做决策、抓落实的过程中,必须顾全局、惠民生、利长远,必须十分认真、十分谨慎、十分细致、十分务实,来不得一丝马虎和松懈。
所处地位越高,担任领导职务时间越长,就应该对自己的要求越严。有权力就可能有腐败,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在权力增大和职务提高的影响下,放纵自己、我行我素的风险就会加大,被腐蚀、被拉拢、被“套牢”的风险就会加大,道德失范、权力失控、决策失误的风险就会加大。因此,一个干部官当得越大,就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越要经常去想做人的基本道理,越要去践行我们的道德规范,越要虚心接受干部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越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社会和公众中的影响。
当然,“心益小”并不是不允许领导干部在工作上有胆略、有魄力。相反,随着“官益大”,还要求领导干部有全局观念、有战略眼光、有决断能力。但是,用“心益小”去克服“官益大”产生的弊端和问题、促进领导干部正确用权和廉洁从政却是可行的,因为它符合辩证法,符合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符合祸福转化的哲理。(杨 越)